八年级物理的光反射知识,总结概念。

知识资讯 浏览

一、八年级物理的光反射知识,总结概念。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关于法线轴对称

二、初中八年级反比例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因为k≠0,所以y≠0,所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支都只能在一个象限内,都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过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一点P(x,y),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 S=x的绝对值*y的绝对值=(x*y)的绝对值=|k|。过反比例函数过一点,作垂线,三角形的面积为1/2的k的绝对值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为M、N则矩形PMON的面积S=PM·PN=|y|·|x|=|xy|=|k|。所以,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从而有k的绝对值。在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每一个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同每一个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三、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反映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②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转(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特征。

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①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 ②太阳的外部结构;

③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 ④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

⑤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 ⑥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变化;

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空间移动;

⑧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减小的为西经;

⑨纬度分布规律:是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北减小的为南纬;

⑩经纬网格形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网格越向高纬度变形越大;

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

⑿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

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

①太阳活动周期(11年); ②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昼夜更替);

③地球公转周期(到达两分两至、近远日点的时间,公转速度随时间变化);

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变化; ⑤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⑥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⑦晨昏线的变化;

⑧北半球各地——太阳出没方向随季节的变化。

4.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⑤昼夜交替的影响;

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洋流、河流两岸的侵蚀现象等)。

5.其它——太阳直射点与地球的关系:

①一个时刻:太阳直射地球表面一个点;

②一个太阳日:太阳大约直射地球上的某条纬线圈;

③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绕行约365圈。

第二单元 大气

一、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注意示意图)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旋和反气旋、季风环流

二、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大气的状况、地势)。

(2)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

(4)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5)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6)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和气旋)。

(7)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或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三、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地理分布规律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间三类: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数量多,地位重要):

(1)冬夏季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界,中国,等温线图)。

(2)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的分布。

(3)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等压线图)。

(4)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国)。

(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6)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界线,注意与其它地理界线的区别)。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因数量相对较少,往往被忽略):

(1)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名称、位置、成分、温度变化、空气运动、天气)。

(2)气压垂直分布(等压面图)。

四.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

时间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

1.周期性变化规律(以日、月、年为周期):

(1)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 (2)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初中)。

(3)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 (4)气压年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季风、海陆风、山谷风。

2.长期性变化和过程性变化:

(1)气候中长期变化(气温、降水)。 (2)锋面天气过程。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

(1)水循环:三种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各种水体之间的互相转化,河水的补给类型。

(2)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形式,三大类岩石通过内、外力地质作用相互转化。

(3)生物循环:示意图。

二、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

(1)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

(3)影响洋流的因素。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7)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降水、气温、流域面积)。

(8)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气、岩石、水等圈层的以及生态平衡)。

(9)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

三、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1)地震、火山的分布。 (2)重要地形区分布(世界、中国)。

(3)六大板块分布(各板块上分布着哪些大陆、海洋)。

(4)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的人分布。

(5)海水温度分布规律(难点是在等温线图上分辨别南北半球、海陆或季节)。

(6)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纬度、经度两个方向)。

(7)洋流分布。 (8)渔场分布。

(9)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国)。 (10)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水资源分布。

(1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 (2)海水温度垂直变化。

(3)山地自然带及植被的垂直变化。

四.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

(1)流水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泥石流、滑坡)。 (2)风力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沙尘暴)。

(3)河流径流年变化(随降水、气温变化)。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5)生物生长周期。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

(1)渔场形成的条件(三方面)。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水能资源形成的条件。 (4)气候资源对农业、建设、交通的影响。

二、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

(1)太阳辐射能分布(中国)。 (2)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3)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 (4)港口分布的特点。

(5)海洋污染物分布特点。 (6)陆地自然资源分布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7)台风、干旱。 (8)地震、火山、泥石流和滑坡。

三.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

(1)厄尔尼诺(2—7年)。 (2)台风、干旱。

(3)火山、地震(活跃期、平静期交替)。 (4)太阳辐射能分布(中国)。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

(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3)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4)工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6)工业发展与区位关系。

(7)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8)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的形成。(9)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原因。(10)传统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11)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

(1)地域性:如,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中国农业地域差异(东部与西部,北方与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中国的商品粮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2)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其工业中心。

(3)中国主要经济地带、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4)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经济特区。

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

(1)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小麦为例)。

(2)工业的发展历史(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4.其它:(1)工业生产的特点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沿海开放城市。 (3)世界城市群、带。

(4)中国特大城市。 (5)城市的出现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6)城市化过程和进程特点。

(7)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新城市发展模式。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2)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因素(港口、汽车站、航空港)。(3)影响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因素。

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

(1)国道、地方性公路布局原则。(2)城市交通网布局的原则。(3)商业街布局的原则。

3.其它:(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3)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4)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5)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

(6)循环经济模式(工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高中地理选修一

一、人口与环境: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影响人口生育率的因素。(3)影响人口死亡率的因素。(4)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生态)。(5)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6)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8)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规律。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变化规律。

二、城市的地域结构:(1)城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分布及其区位特点。(2)城市的地域结构特点。(3)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4)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功能区合理布置的原则。

转载请注明:游艇网 » 八年级物理的光反射知识,总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