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知识

知识资讯 浏览

一、关于物理知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涂·g·V排.

单位:F浮———牛顿,ρ涂——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

浮力的有关因素:浮力只与ρ液,V排有关,与ρ物(G物),h深无关,与V物无直接关系.

适用范围:液体,气体.

三,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上下表而的压力差:

p=ρ液gh1,=ρ涂gh2=ρ液g(h1+l).

F浮=F向上-F向下=pl2-l2=ρ液g[h1-(h1+l)]l2=ρ液·g·V排.

五,说明

以往教学时,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直接给出F浮=ρ涂·g·V排,并着重强调ρ液,V排的含义,这样学生会牢记公式F浮=ρ液·g·V排,而忽视F浮=G排,这样就偏离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根本内容,我在设计此教案时,刻意地把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先写成F浮=G排,再给出G排=ρ液·g·V排,从而完成F浮=G排=ρ液·g·V排,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质,并掌握了重力的一种表达式G=ρ·g·V.

二、有效应力原理的要点

1.饱和土体内任意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两部分,其间关系总是满足:σ =σ′+μ

2.土的变形(压缩)与强度的变化都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三、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要点是?????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注意:

(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 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2)边角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3)角边角公理: 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四、太史公自序 知识总结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    2.失之豪厘    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    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5.故长于风    6.弗敢阙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2.无泽为汉市长

3.不得与从事    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5.则学者至今则之    6.迁俯首流涕曰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8.先人有言

9.小子何敢让焉    10.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

11.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12.余所谓述故事

13.夫《诗》《书》隐约者    14.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15.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    16.则文学彬彬稍进

17.《诗》《书》往往间出矣。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4.则学者至今则之

5.忠臣死义之士    6.上明三王之道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

8.拨乱世反之正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10.整齐其世传    11.孙子膑脚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13.整齐百家杂语

四.解释实虚词 

1.使复典之    2.绍重黎之后    3.世序天地

4.司马氏去周适晋    5. 维我汉继帝末流

6.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7.以其地为河内郡    8.耕牧于河山之阳

9.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南略邛,还报命

10.迁适使反    11.不韦迁蜀

12.且夫孝始于事亲    13.爰及公刘

14.汝其念哉    15.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16.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17.是故礼以节人    18.察其所以

1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21.垂空文以断礼义    22.礼乐作焉

23.犹不能宣尽其意    24.堕先人所言

25.欲遂其志之思也    26.俟后世圣人君子

27.不得通其道也    28上记轩辕,下至于兹

29.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30.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

五.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

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2.藏之名山    3.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4.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5.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6.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7.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南略邛,还报命

8.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9.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10.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11.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12.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13.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1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5.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1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推三代,录秦汉

17.是余之罪也夫

转载请注明:游艇网 » 关于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