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历史?
游艇的发展史,中国要先于西方,但和火药一样,得到长足发展的仍是在西方。
中国
早在中国唐代,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人发明了靠人力踩动木制桨轮,古称为“车船”、“车轮轲”。
1872年游艇(英文表述:NauticExpo,pleasure craft,yacht,refreshment boat)成为租借地的摆设,后来台湾地区引进游艇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52年划归一级部,任务是抢修改装军船支援解放战争(45-50年)和朝鲜战争;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修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苏联转让的舰艇;组建船舶科技机构;着手研制万吨轮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机部。主要任务调整方针任务,组建国产化协作机制,立足国内配套,调整生产方向以军品为主,造船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研制出核潜艇、远洋探测船、万吨轮等),贯彻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三线。文革中遭到创伤。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造船业稳步全面发展。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令世人瞩目,随着生活品位的不断攀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位、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游艇运动渐为国人所认识。作为一种典型的舶来品,这种新式潮流不仅引起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关注。也为许多城市发展新型服务性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游艇俱乐部在经营,但由于受到消费条件、自然条件和有关法律、法规滞后的制约,国内投资机构对这类新鲜事物所知甚少。有关游艇俱乐部如何成立并对之进行经营管理,仍属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
西方
1660年,英国查尔斯二世继承王位时,英国有了世界上第一艘做工精细,具游艇意义的皇家狩猎渔船。贵族和富豪竞相以改帆船来夸耀。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人把蒸汽机和螺旋桨安装在游艇上。
20世纪初期由于玻璃钢这种材质在游艇建造技术上的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下降,玻璃钢游艇开始进入市场,所有现代工业的新式动力机器都用在了游艇上,甚至利用风力的古老帆船也要配备小功率的马达和自动导航的驾驶仪器。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中衍生出游艇俱乐部,在解决游艇的停泊难题后,游艇产业得到了更为蓬勃的发展。
现在西方国家几乎把所有的最先进的科技产品装备到游艇上。建造游艇的材料几乎能用到的都用上了,游艇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私人飞机的高档行走游玩工具。在今天的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游艇已经是人们周末度假、休闲娱乐的一种工具。
依国际标准游艇的规格是以英尺计算的,从尺寸大小上分为三种:36英尺以下为小型游艇、36-60英尺为中型游艇、60英尺以上为大型豪华游艇。有小型艇(6米以下)、小型游艇(6~10.5米之间)、中型游艇(10.5~18米之间)、大型游艇(18米以上)。大型豪华游艇在尺度上分35~40米、41~44米、45~49米、50~54米和55~60米五个等级。
游艇游艇俱乐部
在18世纪的英国,游艇俱乐部的雏形开始显现,那时主要是为那些对船舶有着深厚热爱的达官显贵提供了一个船只停泊、维护和补给的场所。进入20世纪50年代,这个风尚逐渐在英国蔚然成风,从最初的简单功能,发展成为社会精英的聚集地。工业文明的推进促使小船坞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随之丰富,不再仅仅是船只的存放地,而是包含了娱乐、社交、商务等多种需求的综合性场所。
二战后,游艇俱乐部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多元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它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船只服务,而是集成了餐饮、住宿、驾驶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成为高端人士享受游艇生活、商务交流的重要平台。这种演变过程在专业杂志《船长俱乐部》中得到了详尽的记录,它不仅记载了游艇俱乐部的历史,也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了游艇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扩展资料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在发达国家,游艇像轿车一样多为私人拥有,而在发展中国家,游艇多作为公园、旅游景点的经营项目供人们消费,少量也作为港监、公安、边防的工作手段。游艇是一种娱乐工具这一本质特征,使它区别于作为运输工具的高速船和旅游客船。游艇将会成为汽车一样,成为进入家庭的下一代耐用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