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 的朗诵诗
东方明珠 文 / 泉志
——上海行记咏叹调
清晰的能见度
舒展了眉稍
外滩的夜色
通天广告
赤橙黄绿青蓝紫
直入星光灿烂
与宇宙奇妙的相交融汇
东方明珠象美丽的新娘
那动人的爱情故事
缠绵在滔滔不绝的黄浦江畔
金茂大厦的雄伟与高强
就象英雄的脊梁
为浦东保驾护航
我爱你黄埔江上的月亮
外滩的繁华与灯火辉煌
却孕育着古老沧桑的流光
七彩碧波下的明月
醉爱在夜色下的江心
上海滩那古老的奇传
仿佛把我们拉到1930年
旧世主统治下的外滩
洋房伴着茶馆
一幕幕风离破散的游子情歌
被凄凉打散
火车冒出的黑烟
拉出丝绸的点点残斑
老码头的冷风吹不去旧中国的苦难
我又置身于另一个悲愤的苦圈
时下的风云并不是那么简单
所见所闻观念改变
汤臣地产每平方米八万
黄埔江的豪华游轮
昼夜抚摸着你的脸
却不知道其中金碧辉煌的风景为谁展现
看来房价与豪华与我们慢慢绝缘
时尚与活力的外滩
喜怒与变迁
让眼球充满营养与光环
城市、人、环境、发展
显而易见的主题融入了万紫千红
知识、趣味、艺术
古老与现代接吻
展示、旅游、商务、休闲
连环的竞争亮点
大上海的波澜壮阔是一幅动人美丽的画卷
明月当空
外滩划破天体流星飞旋
我顺江水去寻找黎明的彼岸
黄浦江的天空
金霞醉开繁华的外滩
穿流不息的人流与车辆
倒映在滔滔的江面
高楼林立的世界建筑大观
引领着古老与现代的航船
散文诗:上海印象
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在新世纪的东海之滨流光溢彩……
在这个靠海的时髦都市,
繁华的景象浸淫在潮湿的空气里。
从前的记忆弥漫整个城市,
像雨点一样淋湿广厦街角。
这里成就英雄和骄傲,
这里酝酿成功和希望……
儿歌咿呀、乡音袅袅,
舞步轻曼、风笛悠扬,
穿越世纪的钟声回响在都市的角落。
似曾相识的声音和街景似乎把整个百年轻轻略去,
而上海的风情仍然清晰可见,
散落在各个街道和弄堂里,
也散落在上海人的心情里。
让我们循着这回响领略去她的美丽……
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
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
流行着最时髦的享受。
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风花雪月、似梦似幻,
都已淹没在红尘往事中。
或许……
当我们收拾起散漫的心情,
又满怀着梦想的时候,
蓦然回首——
一个新的上海就在灯火阑珊处,
而你我就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相逢……
那些熟悉的名字和模糊的影像,
述说着岁月的传奇,
演绎着上海的人生百相。
那些在当初生存着而今已逝去的人影,
现在与我们的呼吸同在。
因为有人打开了这扇通向过去和未来的门,
穿越历史俯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为上海的旧貌新颜而悸动……
上海的石库门、上海的百乐门,
上海的月份牌、上海的滑稽戏,
上海的阮玲玉、上海的张爱玲,
还有形形色色的在这个城市中存在过或者仍旧存在着的人和物。
当怀旧的气息染满街道和窗棱的时候,
那些沾满尘埃的泛黄的老照片,
又重现了从前的繁华和梦想……
我们爱那晨光熹微中黄浦江上刺破宁静的一声汽笛;
我们爱那夜雨凄迷时浦江两岸流丽的灯光和江上苍老动人的月亮;
我们爱那夏日黄昏夕阳西下时的外白渡桥和桥头卖茶叶蛋的老太;
我们爱那冬日午后阳光满满的汾阳路和路上深情款款的梧桐温柔出尘的音乐;
我们爱人民广场的点点白鸽和喂着鸽子兴奋如斯的孩子;
我们爱清晨公园里合唱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唱着:当我年轻的时候……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的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感非常强。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写了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的画面。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全诗如下: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