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故事(超详细)

超级游艇 浏览

人物经历:

洛克菲勒出身贫穷,在家中六个孩子排行第二。父亲是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very Rockefeller)(1810年11月13日-1906年5月11日).母亲是Eliza Davison(1813年9月12日-1889年3月28日)。他父亲是卖假药的江湖郎中,又犯重婚罪,不是个正直的人,故洛克菲勒一生都与他保持着一段距离,但父亲精打细算的商业头脑也对年幼的洛克菲勒留下正面影响。

然而完全相反的,其母却是个虔诚的浸信会教徒,生活自律,并从小对他灌输节俭,勤奋等观念。儿时同辈形容他是个口齿清晰,讲究方法,谨慎小心的孩子。

1853年他的家庭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Cleveland)。1855年9月,16岁的洛克菲勒在经过六个礼拜的求职后,终于在Hewitt & Tuttle公司开始了第一分工作:簿记员。此时他的月薪是17美元。领到第一分薪水的他向自己承诺:未来毕生都要捐出十分之一的财产于慈善事业。

3年后的1858年,19岁的他已离职与克拉克(Maurice B. Clark)合伙开始独立经营农产品转售的生意。

1859年,宾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无数人们疯狂涌进西北,数以千计的油井被胡乱开挖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邻近的克利夫兰。看到这情况的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

历史证明了他的想法。数年内,原油暴跌,炼油速度远不及钻油速度,许多钻油商必须贱价抛售原油以避免破产。1863年,和克拉克两人终于行动,成立Clark& Rockefeller转向石油提炼投资,并揽入了另一位合伙人,化学家安德鲁斯(Samuel Andrews)。

1865年,洛克菲勒和老合伙克拉克在经营方针上出现了严重纠纷。其结果,洛克菲勒大量借债筹措现金,在拍卖会上以72,500美金(这对当时的他是一笔极大的巨款)成功将克拉克股权全数买下,而公司名亦改为Rockefeller & Andrews,克拉克从此离开标准石油。该拍卖常被后世史家视为洛克菲勒乃至整个石油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1864年,洛克菲勒与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结婚,两人是之前在商业学校的班上认识的。他从此再也没有第二段爱情关系。他们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唯一的儿子也将在日后继承他的大部分事业。

1866年,揽入自己弟弟William Rockefeller为生意伙伴。1867年,揽入Henry M. Flagler为另一合伙人,以Rockefeller,Andrews,Flagler三人为核心的炼油公司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于是诞生,这即是日后标准石油的前身。

此后两三年间,洛克菲勒选择高风险的极端方法,大量举债增资,大量转投资,大量开发副产品,结果是成功的。于1868年,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公司已在克利夫兰拥有两块炼油区,并在纽约设有一交易据点,并已是世界上最大炼油商。

1870年与人合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1880年几乎垄断整个石油业,并形成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

1892年法院裁定美孚石油托拉斯为非法垄断企业,他被迫将财产转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会集中经营。

1899年又将分公司联合成立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生前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

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退休了。洛克菲勒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之多。

后代沿袭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赠25亿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的。

洛克菲勒退休后又活了41年。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位于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10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

扩展资料

洛克菲勒的名言:

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让每一个念头都服从于利益动机。

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我的信念是抢在别人之前达到目的。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

往上爬的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即使输了,唯一该去做的就是光明磊落的去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洛克菲勒

克菲勒作为一个传奇人物,必然有其独到的人生见解。作为一个富人,他有权安排所拥有的一切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角色;作为一个企业家,无人能否认他的经营才能。

如果问美国首富是谁?许多人可能毫不犹豫的回答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根据《富比世》杂志,比尔·盖茨至去年止已连续15年蝉连美国首富,的确当之无愧。但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另一项美国历史最富排行榜,则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夺冠,盖茨仅位列第五,该排行以占当时美国GDP比重进行评比,70年前洛克菲勒个人财富比例高达美国GDP的1/65,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个人资产总值虽超过了800亿美元,仅占目前美国GDP1/152。

洛克菲勒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商业巨擘,被认为是人类近代史上首富,身价折合今日达3000亿美元以上,其发迹过程有如美国人经济奋斗发展的缩影版本。

出身贫寒的洛克菲勒,通过努力不懈及雄心壮志,1870年创立了标准石油,全盛期几乎垄断全美石油市场,即便后来在1911年被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违反“反托拉斯法”勒令分拆为34家公司,后继的艾克森美孚、埃莫科、康纳科、雪佛龙仍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几家石油公司。除此,洛克菲勒也跨足铁路、海路运输、金融、教育等事业版图。

至今谈论当代美国史也难以避开洛克菲勒家族,例如被称作美国财富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占地22英亩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心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DOWNTOWN”,80年代末该中心曾被日本三菱财团买下,中心的命运和当时美国衰落、日本崛起的世潮看法同进,在日本泡沫经济后才又被美国人买了回去。目前,洛克菲勒中心共包括19 栋建筑,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通用电器、时代华纳、美联社等公司也在这里安扎,该中心并拥有全美最大剧场:近6000座位的无线电城音乐厅。

其他如美国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大学、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亦皆为洛克菲勒家族创设或赞助。

最为世人好奇的,莫过于洛克菲勒的经商之道及对后代的教育理念。摆除“富不过三代”魔咒的洛克子孙们至今已富过六代,而我们国家目前恐怕摆脱不了富不过二代。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自然成为许多富豪守住财富的指导手则,但信里更值得学习的,是洛克菲勒隽智的人生智慧。

爬向高峰不意谓“付出代价” 而是衷心热爱

洛克菲勒非常乐于工作,他在信中提到他的第一份簿记员工作经历:“那时我每天天刚濛濛亮就去上班,办公室里的鲸油灯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和喜悦,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会让我对它失去热情。而结果是雇主不断地为我加薪。”他认为乐于工作的人,专心致力的投入自然能获得成功:“天堂或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

“初进商界时常听说,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正喜爱工作,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力,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就成功了。”洛克菲勒这段话对想出人头地的社会新人,保证启发良多。

行动,现在就做吧!

洛克菲勒是个果敢十足的行动派。信中,他一再告诫儿子,行动!。他说:“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行动所得来的。”“ 很多人承认,没有智慧基础的知识是没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空谈。”“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的坏习惯,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许多人抗拒改变,即使现状多么令人不满,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想到每件事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慑退,以致一事无成。”“要有现在就做的习惯,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决心做个主动的人,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

“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开花结果即可。”

最重要的是:防止自己找藉口

洛克菲勒喜欢不断自我挑战,他认为外在环境的困难永远可以去改变创造,成功是透过努力不懈得来,而不是运气:

“在凡夫俗子眼里,运气永远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发现有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他们就会很随便、甚至用轻蔑的口气说:“这个人的运气真好,是好运帮了他!”这种人永远不能明白一个让自己赖以成功的伟大真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一个人不可能靠运气而成功,而是要付出努力的代价。”“所以我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修练出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即为:防止自己找借口。”

洛克菲勒的座右铭是:不论遭遇怎样的失败与挫折,人要保持活力、永远坚强、坚毅,这是我惟一能做的事情洛克菲勒。

“安逸和享乐是属于猪的生活理想”

洛克菲勒对于“捐助他人”这件事,充满深刻智慧,也许甚至许多慈善捐款团体都无法体会其中道理,爱之适足以害之!

在他写给儿子的第十三封信中写道: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里面提了一个有趣的捉猪故事,从故事的寓意他告诫儿子:‘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它的机智就会被取走,接着它就麻烦了。同样情形也适用于人,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再等上几个月就能达到目的;换名话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然而,洛克菲勒并非要儿子不帮助他人,而是告诉他真正的帮助他人:‘是的,我一直鼓励你要帮助别人,但是就像我经常告诉你的那样,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供养他一天,但是你教他捕鱼的本领,就等于供养他一生,这个关于捕鱼的老话很有意义。’‘在我看来,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尊严,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这在我看来是极不道德的。作为富人,我有责任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使者,却不能成为制造懒汉的始作俑者。’‘我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因为我称其为猪的理想。’

洛克菲勒也的确不吝于回馈社会,在 1907年被称“富人大恐慌”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里,他拿出了庞大资金有利帮助了稳定,当时《华尔街日报》评论写道:“洛克菲勒先生用他和声音和巨额资金帮助了华尔街”。而在洛克菲勒下半生40年中,也全心的投入慈善事业,但他仍强调对社会能带来后续有益创造的人事物做赞助。

以下,不只是洛克菲勒给子女的珍贵家训,也是留给世人的宝藏:

高贵快乐的生活,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也不是来自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自高贵的品格——自立精神

一个人活着,必须在自身与外界创造足以使生命和死亡有点尊严的东西。

~而白吃午餐的人,迟早会连本带利付出代价。

我坚信上帝赏罚分明,我的钱是上帝赐予的

尽管洛克菲勒对社会做了许多回馈,但不少人认为以他富可敌国的财富,仍是不足。也由于洛克菲勒在商场上的竞争与野心,受到伤害的人自然不在少数,这也是洛克菲勒受人非议之处。

不过,他对于世人的批判,却是心安理得,也几分在理,他在信中对儿子说:

“约翰,我今天的显赫地位,巨额财富不过是我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劳动和创造换来的。我原本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原本没有头上的桂冠,但我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耕耘,孜孜以求,终于功成名就。我的名誉不是虚名,是血汗浇铸的王冠。”

洛克菲勒对自己财富与成就的取得,尤其对政治菁英们以及标准石油因政府的违反“反托拉斯法”而被分拆的命运,有他的一番说法。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解除后,他提到:

“ 非常高兴,一场险些酿成国难的金融危机终于过去了!现在,我们那位合众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先生,可以到路易斯安纳继续心安理得地打猎了,尽管他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得令人吃惊的无能。当然,总统先生并非什么都没有做,他用“担忧”支持了华尔街。上帝呀!我们纳税人真是瞎了眼,竟然把这么一位纽约混混儿送进了白宫。

坦白说,一提到西奥多·罗斯福的名字,和他对标准石油公司所做的一切,就令我愤慨。~这个小人得逞了,用他手中的大权,成为了由他自己策动的一场不公平竞赛的胜者,让联邦法院开出了那张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额罚单,并下令解散我们的公司。看看这个卑鄙的人都对我们做了什么!

西奥多指责我们是拥有巨富的恶人,那位法官大人侮辱我们是臭名昭著的窃贼,好像我们的财富是密谋掠夺来的。错!那些愚蠢的家伙毫不知悉大企业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也不想知道。我们每一分钱都渗透着我们的智慧,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承重的汗水,我们事业大厦的基石由我们生命奠基。但他们不想听,却要像偏执狂一样,只相信他们自己低能的判断,带有侮辱性的贬低我们的经商才能,更无视是我们用最廉价、最优质的煤油照亮了美国的事实。

约翰,我想非常真诚地告诉你,你的父亲永远不会让你感到羞愧,装在我口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我之所以成为富人,是我超群的心智和强烈的事业心得到的回报。我坚信上帝赏罚分明,我的钱是上帝赐予的。而我所以能一直财源滚滚,如有天助,这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造福我的同胞。”

洛克菲勒作为一个传奇人物,必然有其独到的人生见解。作为一个富人,他有权安排所拥有的一切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角色;作为一个企业家,无人能否认他的经营才能。而实际上,他的卓越成就包含了多少艰辛与自我锻炼的过程?也许,洛克菲勒证实了一件事,凡是都有因果,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侥幸,而是要付出努力代价。

抛开传奇的一生,洛克菲勒就如同一般人,只是一个单纯的父亲,但至少他能自信的对孩子说:“约翰,我想非常真诚地告诉你,你的父亲永远不会让你感到羞愧”!这足以是为人父母的荣耀与榜样。

作为家长教育子女真该好好地向洛克菲勒学习啊!

洛克菲勒的故事 文/何南辉

洛克菲勒,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他在短短的几十年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富豪.

洛克菲勒的学生生涯到高二时就永远结束了.不是因为贫困,事实上,父亲行医赚了一些钱,他的学费是不成问题的.

那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读大学,一般家庭的孩子,到了高中毕业,就必须开始独立谋生了,在与洛克菲勒同时代的人中,鲜有人上过大学的.此外,他辍学的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他对商业社会的向往,以至於如此迫不急待地想加入其中.他知道,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要在别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抢得先机.

洛克菲勒的居住的克利夫兰是一个人口大约三万的新兴城镇,交通四通八达,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的兴旺,吸引了许多新移民从外地赶来这裏定居.小镇在迅速扩大,似乎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让年轻人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十六岁的洛克菲勒充满信心地告别学生时代,开始他的淘金梦.在酷热的夏天,他踌躇满志地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那些知名度高的公司.

虽然他高中没有毕业,毫无工作经验,但他坚信,只有那些大公司才适合自己,而且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想法.他去了银行,铁路公司及批发公司,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他根本就没有考虑.他去那些繁华的商业区找工作,没有丝毫的胆怯,他总是直接要求见老板,或是一个真正「管事」的人,对那些助理一类的人,他从不和他们多费口舌,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懂会计,我要找个活干.」

想当然的一个高中都没毕业又没任何工作经验的人,一再的碰壁是理所当然的,但洛克菲勒却不气馁,每天早上八点钟,他穿戴整齐,开始新一轮的预约面试.有些公司他甚至去了三,四次,换了别人早就放弃了,不过洛克菲勒是一个倔强的人,困难越大,他的斗志也越高,决心也越坚定.

每个人都过求职的经历,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样的经历不会是特别愉快的.对洛克菲勒来讲,这段经历却是他一生最为宝贵的.

那个炎热的夏天,成为洛克菲勒一生事业的开始.他回忆说:「路面又热又硬,我不得不走很长的路,常常双脚发痛.那时候,父亲曾对我说,如果我找不到事,就叫我回乡下去,那是我所不愿的,我不想依靠任何人,而且也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时我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这场面试的「持久战」,持续了六个星期,他从没有放弃,终於有了有一家商行录用洛克菲勒为记账员,从此开启了洛克菲勒传奇致富的一生.(何南辉)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33岁那年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一个世界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那么,53岁时他又成就了什么呢?

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了忧虑的俘虏。充满忧虑及压力的生活早已摧毁了他的健康,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Johnk·Winkler)说,他在53岁时,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53岁时因为莫名的消化系统疾病,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症,后来,他不得不戴一顶扁帽。不久以后,他订做了一个500美金的假发,从此,一生都没有脱下来过。

洛克菲勒原本体魄强健,他是在农庄长大的,有宽阔的肩膀,迈着有力的步伐。可是,在多数人的巅峰岁月——53岁时,他却肩膀下垂、步履蹒跚。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却要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喝酸奶,吃几片苏打饼干。他的皮肤毫无血色,那只是包在骨头上的一层皮。他只能用钱买最好的医疗,使他不至于53岁就去世。

为什么?完全是因为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事实上,他已经把自己逼近坟墓的边缘。他永远无休止地、全身心地追求目标,据亲近他的人说,每次赚了大钱,他的庆祝方式也不过是把帽子丢到地板上,然后跳一阵土风舞。可是如果赔了钱,他会大病一场。一次,他运送一批价值4万美金的粮食取道太湖区水路,保险费需要150美元。他觉得太贵了!因此没有购买保险。可是,当晚伊利湖有飓风,洛克菲勒整夜担心货物受损,第二天一早,当他的合伙人跨进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正来回踱步。

他叫道:“快去看看我们现在还来不来得及投保。”合伙人奔到城里找保险公司。可等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的心情更糟。因为他刚刚收到电报,货物已安全抵达,并未受损!于是,洛克菲勒更生气了,因为他们刚刚花了150美元投保。

事实上,是他自己把自己搞病了,他不得不回家,卧床休息。想想看,他的公司每年营业额达50万美元,他却为区区150美元把自己折腾得病倒在床上。他无暇游乐、休息,除了赚钱及教主日祈祷,他没有时间做其他任何事情。

他的合伙人贾德纳(George Gardner)与其他人以2000美元合伙买了一艘游艇,洛克菲勒不但反对,而且拒绝坐游艇出游。

贾德纳发现洛克菲勒周末下午还在公司工作,就央求他说:“来嘛!约翰,我们一起出海,航行对你有益,忘掉你的生意吧!来点乐趣嘛!”洛克菲勒警告说:“乔治·贾德纳,你是我所见过最奢侈的人,你损害了你在银行的信用,连我的信用也受到牵连,你这样做,会拖垮我的生意。我绝不会坐你的游艇,我甚至连看都不想看。”结果他在办公室里待了整个下午。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顾眼前,是洛克菲勒整个事业生涯的写照。即使坐拥百万资产,他却一直担心财富可能随时失去。马克·汉纳(Mark Hanna)说过:“这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洛克菲勒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时,曾向邻居吐露真言,说他希望能被人爱,可是他却是如此寡情与多疑,以致没有几个人真正喜欢他。

洛克菲勒的部属与合伙人都很畏惧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也同样怕他们,他怕他们把公司的秘密泄露出去。

他对人性几乎没有丝毫信心,有一次他与一位石油提炼专家签了10年的合约,他要那个人承诺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闭上嘴,好好干活!”

正逢他事业巅峰、财源滚滚的时候,他的个人世界却崩溃了,标准石油公司也一直灾祸不断——与铁路公司的诉讼、对手的打击等等。

遭他无情打击的对手,没有一个不想把他吊在苹果树下。威胁要他性命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入他的办公室。

他雇用保镖防止敌人杀他,他很想忽视这些仇恨,一次,他自我解嘲地说:“踢我、诅咒我!你还是拿我没办法!”但是他终究是个凡人,他无法忍受憎恨,也无法承受忧虑。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了,对这个新的“敌人”——由身体内部发出的疾病,他感到极为茫然与迷惑。

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他的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他终于退休了,可惜退休前,忧虑、贪婪与恐惧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

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忧患,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

老?怎么会呢?

洛克菲勒比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时,还要年轻几岁呢?可是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以致艾达感到他太可怜了,当时她正着手写一篇讨伐标准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没有任何理由同情这位一手建立起这个超级“八爪鱼”的首脑,然而,当她看见洛克菲勒在教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时——她说:“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而且那个感觉十分强烈,那就是我为他难过,我了解孤独恐惧的滋味。”

医生竭尽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要他遵守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终其一生,他都牢牢记住。这三项原则是:

(1)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2)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3)注意饮食,每顿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因此他捡回一条命。

他退休了,他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他开始想到别人。

这一生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洛克菲勒了解到世界各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正在从事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很多人都在进行许多研究,有人想成立大学,有许多医生在努力与疾病战斗——可是,因为缺乏经费致使胎死腹中的情况太多了,因此,他决定帮助这些人类先驱者,不像过去那样收买过来,为他赚钱,而是为他们提供经费,帮助他们。

今天,你我都应该为盘尼西林和其他数十种使用他捐赠经费完成的发明,而真诚地感谢洛克菲勒。以前儿童患脑膜炎的死亡率曾高达五分之四,现在我们子女的生命不再受脑膜炎的威胁,这也是洛克菲勒的功劳。

洛克菲勒开心了,他彻底改变了自己,使自己成为毫无忧虑的人。事实上,后来当他遭受事业重创时,他也不肯因此而牺牲一晚睡眠。

这个重创是他一手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被勒令罚款,这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一笔罚款。美国政府裁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直接违反了美国反托拉斯法。诉讼持续了五年,全美最杰出的法律精英都加入了这场历史最冗长的法庭战争,但最后,标准石油公司败诉了。

当法官宣判时,辩方律师都担心洛克菲勒无法承受——他们显然并不了解他的改变。

当天晚上,一位律师打电话通知洛克菲勒,他尽可能平静地叙述这个判决,接着他说出了心中的顾虑:“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这个判决而难过,洛克菲勒先生,希望你今晚能安心睡觉。”

洛克菲勒立即回答:“约翰森先生,不要担心,我决心好好睡一觉。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晚安!”

这几句话居然出自一位曾为150美元而失眠的人口中——洛克菲勒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克服忧虑。

53岁时,他差点丧命——最后却能活到98岁。

(良友文摘)

有一则关于洛克菲勒父子的故事,说洛克菲勒去一家酒店住宿,他对前台服务生说,请给我一间普通标准间。这时酒店的老板刚好路过,认出了洛克菲勒,听说他要住普通标准间,就走过来说,先生,您需要我们这里的套房吗?我们这里的套房非常棒。不了,我只要标准间就可以,洛克菲勒回答。酒店老板非常困惑,他说,您那么有钱,而且您的儿子经常在我们这里住,每次他都住套房。洛克菲勒听后并没在意,回答道,是吗,这也不奇怪,因为他的父亲很有钱,而我的父亲却没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时代人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而这种行为上的差异对经济及企业的影响则是每个专业投资者应该了解的。

从行为特征区分目前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国非农业人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其次是六十年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后是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这三个年代的人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上差别比较明显;这三个年代的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也存在较大差异。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其知识结构也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无论从消费还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都是目前中国的核心。这代人的习惯决定着相当部分企业的命运。总的来说,这代人的特点是承上起下,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经验着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知识结构看,他们混和着传统和现代;从人生阅历看,他们经历了贫穷到小康。比较令人惊奇的是,既使在IT这样的高科技领域,他们的成就也显然高于海归,如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这代人喜欢存款,正学习消费,消费时更重视产品功能而不是品牌,消费的主流是住房及汽车,他们是目前房地产热潮的始作甬者。

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随着姚明和超级女声的走红,开始展露头角。这一代人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更富裕的生活环境,全部是独身子女,在大学扩招后上大学。他们身上现代潮流的铬印更深,没有先存款后消费的习惯,消费的范围从住房到普通日用品,是已经学会消费的一代,这代人的消费一般较重品牌。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从储蓄和消费倾向看,中国的存款率将面临向下的拐点,而消费率会不断上升。所以五年或十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消费类公司可能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从消费结构看,今后住房或汽车消费所占比重可能会下降,不同种类的消费品都会有较快的增长,比如今年男性护理用品的广告投入突然发力,其增长率远高于女性。从消费特征看,统一的大品牌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由于有更多的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所以科技类公司及服务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人力基础。

www.china.org.cn/chinese/RS/265400.htm

洛克菲勒的故事: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

洛克菲勒是美国最著名的企业——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这是一个比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更值得关注的商业领袖,但美国几代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对他都没有很好触及。现在,曾因《摩根家族》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荣·切尔诺,以其客观而优美的笔法,向人们描绘了洛克菲勒的故事。

终身难忘的“就业日”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贷款,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采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采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计划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妓女,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贷款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溪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赌博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斯再次受到了政府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97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主席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传奇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洛克菲勒的故事 文/何南辉

洛克菲勒,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他在短短的几十年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富豪.

洛克菲勒的学生生涯到高二时就永远结束了.不是因为贫困,事实上,父亲行医赚了一些钱,他的学费是不成问题的.

那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读大学,一般家庭的孩子,到了高中毕业,就必须开始独立谋生了,在与洛克菲勒同时代的人中,鲜有人上过大学的.此外,他辍学的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他对商业社会的向往,以至於如此迫不急待地想加入其中.他知道,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要在别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抢得先机.

洛克菲勒的居住的克利夫兰是一个人口大约三万的新兴城镇,交通四通八达,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的兴旺,吸引了许多新移民从外地赶来这裏定居.小镇在迅速扩大,似乎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让年轻人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十六岁的洛克菲勒充满信心地告别学生时代,开始他的淘金梦.在酷热的夏天,他踌躇满志地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那些知名度高的公司.

虽然他高中没有毕业,毫无工作经验,但他坚信,只有那些大公司才适合自己,而且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想法.他去了银行,铁路公司及批发公司,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他根本就没有考虑.他去那些繁华的商业区找工作,没有丝毫的胆怯,他总是直接要求见老板,或是一个真正「管事」的人,对那些助理一类的人,他从不和他们多费口舌,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懂会计,我要找个活干.」

想当然的一个高中都没毕业又没任何工作经验的人,一再的碰壁是理所当然的,但洛克菲勒却不气馁,每天早上八点钟,他穿戴整齐,开始新一轮的预约面试.有些公司他甚至去了三,四次,换了别人早就放弃了,不过洛克菲勒是一个倔强的人,困难越大,他的斗志也越高,决心也越坚定.

每个人都过求职的经历,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样的经历不会是特别愉快的.对洛克菲勒来讲,这段经历却是他一生最为宝贵的.

那个炎热的夏天,成为洛克菲勒一生事业的开始.他回忆说:「路面又热又硬,我不得不走很长的路,常常双脚发痛.那时候,父亲曾对我说,如果我找不到事,就叫我回乡下去,那是我所不愿的,我不想依靠任何人,而且也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时我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这场面试的「持久战」,持续了六个星期,他从没有放弃,终於有了有一家商行录用洛克菲勒为记账员,从此开启了洛克菲勒传奇致富的一生.(何南辉)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33岁那年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一个世界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那么,53岁时他又成就了什么呢?

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了忧虑的俘虏。充满忧虑及压力的生活早已摧毁了他的健康,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Johnk·Winkler)说,他在53岁时,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53岁时因为莫名的消化系统疾病,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症,后来,他不得不戴一顶扁帽。不久以后,他订做了一个500美金的假发,从此,一生都没有脱下来过。

洛克菲勒原本体魄强健,他是在农庄长大的,有宽阔的肩膀,迈着有力的步伐。可是,在多数人的巅峰岁月——53岁时,他却肩膀下垂、步履蹒跚。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却要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喝酸奶,吃几片苏打饼干。他的皮肤毫无血色,那只是包在骨头上的一层皮。他只能用钱买最好的医疗,使他不至于53岁就去世。

为什么?完全是因为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事实上,他已经把自己逼近坟墓的边缘。他永远无休止地、全身心地追求目标,据亲近他的人说,每次赚了大钱,他的庆祝方式也不过是把帽子丢到地板上,然后跳一阵土风舞。可是如果赔了钱,他会大病一场。一次,他运送一批价值4万美金的粮食取道太湖区水路,保险费需要150美元。他觉得太贵了!因此没有购买保险。可是,当晚伊利湖有飓风,洛克菲勒整夜担心货物受损,第二天一早,当他的合伙人跨进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正来回踱步。

他叫道:“快去看看我们现在还来不来得及投保。”合伙人奔到城里找保险公司。可等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的心情更糟。因为他刚刚收到电报,货物已安全抵达,并未受损!于是,洛克菲勒更生气了,因为他们刚刚花了150美元投保。

事实上,是他自己把自己搞病了,他不得不回家,卧床休息。想想看,他的公司每年营业额达50万美元,他却为区区150美元把自己折腾得病倒在床上。他无暇游乐、休息,除了赚钱及教主日祈祷,他没有时间做其他任何事情。

他的合伙人贾德纳(George Gardner)与其他人以2000美元合伙买了一艘游艇,洛克菲勒不但反对,而且拒绝坐游艇出游。

贾德纳发现洛克菲勒周末下午还在公司工作,就央求他说:“来嘛!约翰,我们一起出海,航行对你有益,忘掉你的生意吧!来点乐趣嘛!”洛克菲勒警告说:“乔治·贾德纳,你是我所见过最奢侈的人,你损害了你在银行的信用,连我的信用也受到牵连,你这样做,会拖垮我的生意。我绝不会坐你的游艇,我甚至连看都不想看。”结果他在办公室里待了整个下午。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顾眼前,是洛克菲勒整个事业生涯的写照。即使坐拥百万资产,他却一直担心财富可能随时失去。马克·汉纳(Mark Hanna)说过:“这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洛克菲勒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时,曾向邻居吐露真言,说他希望能被人爱,可是他却是如此寡情与多疑,以致没有几个人真正喜欢他。

洛克菲勒的部属与合伙人都很畏惧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也同样怕他们,他怕他们把公司的秘密泄露出去。

他对人性几乎没有丝毫信心,有一次他与一位石油提炼专家签了10年的合约,他要那个人承诺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闭上嘴,好好干活!”

正逢他事业巅峰、财源滚滚的时候,他的个人世界却崩溃了,标准石油公司也一直灾祸不断——与铁路公司的诉讼、对手的打击等等。

遭他无情打击的对手,没有一个不想把他吊在苹果树下。威胁要他性命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入他的办公室。

他雇用保镖防止敌人杀他,他很想忽视这些仇恨,一次,他自我解嘲地说:“踢我、诅咒我!你还是拿我没办法!”但是他终究是个凡人,他无法忍受憎恨,也无法承受忧虑。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了,对这个新的“敌人”——由身体内部发出的疾病,他感到极为茫然与迷惑。

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他的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他终于退休了,可惜退休前,忧虑、贪婪与恐惧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

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忧患,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

老?怎么会呢?

洛克菲勒比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时,还要年轻几岁呢?可是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以致艾达感到他太可怜了,当时她正着手写一篇讨伐标准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没有任何理由同情这位一手建立起这个超级“八爪鱼”的首脑,然而,当她看见洛克菲勒在教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时——她说:“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而且那个感觉十分强烈,那就是我为他难过,我了解孤独恐惧的滋味。”

医生竭尽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要他遵守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终其一生,他都牢牢记住。这三项原则是:

(1)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2)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3)注意饮食,每顿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因此他捡回一条命。

他退休了,他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他开始想到别人。

这一生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洛克菲勒了解到世界各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正在从事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很多人都在进行许多研究,有人想成立大学,有许多医生在努力与疾病战斗——可是,因为缺乏经费致使胎死腹中的情况太多了,因此,他决定帮助这些人类先驱者,不像过去那样收买过来,为他赚钱,而是为他们提供经费,帮助他们。

今天,你我都应该为盘尼西林和其他数十种使用他捐赠经费完成的发明,而真诚地感谢洛克菲勒。以前儿童患脑膜炎的死亡率曾高达五分之四,现在我们子女的生命不再受脑膜炎的威胁,这也是洛克菲勒的功劳。

洛克菲勒开心了,他彻底改变了自己,使自己成为毫无忧虑的人。事实上,后来当他遭受事业重创时,他也不肯因此而牺牲一晚睡眠。

这个重创是他一手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被勒令罚款,这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一笔罚款。美国政府裁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直接违反了美国反托拉斯法。诉讼持续了五年,全美最杰出的法律精英都加入了这场历史最冗长的法庭战争,但最后,标准石油公司败诉了。

当法官宣判时,辩方律师都担心洛克菲勒无法承受——他们显然并不了解他的改变。

当天晚上,一位律师打电话通知洛克菲勒,他尽可能平静地叙述这个判决,接着他说出了心中的顾虑:“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这个判决而难过,洛克菲勒先生,希望你今晚能安心睡觉。”

洛克菲勒立即回答:“约翰森先生,不要担心,我决心好好睡一觉。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晚安!”

这几句话居然出自一位曾为150美元而失眠的人口中——洛克菲勒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克服忧虑。

53岁时,他差点丧命——最后却能活到98岁。

(良友文摘)

有一则关于洛克菲勒父子的故事,说洛克菲勒去一家酒店住宿,他对前台服务生说,请给我一间普通标准间。这时酒店的老板刚好路过,认出了洛克菲勒,听说他要住普通标准间,就走过来说,先生,您需要我们这里的套房吗?我们这里的套房非常棒。不了,我只要标准间就可以,洛克菲勒回答。酒店老板非常困惑,他说,您那么有钱,而且您的儿子经常在我们这里住,每次他都住套房。洛克菲勒听后并没在意,回答道,是吗,这也不奇怪,因为他的父亲很有钱,而我的父亲却没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时代人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而这种行为上的差异对经济及企业的影响则是每个专业投资者应该了解的。

从行为特征区分目前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国非农业人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其次是六十年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后是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这三个年代的人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上差别比较明显;这三个年代的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也存在较大差异。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其知识结构也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无论从消费还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都是目前中国的核心。这代人的习惯决定着相当部分企业的命运。总的来说,这代人的特点是承上起下,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经验着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知识结构看,他们混和着传统和现代;从人生阅历看,他们经历了贫穷到小康。比较令人惊奇的是,既使在IT这样的高科技领域,他们的成就也显然高于海归,如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这代人喜欢存款,正学习消费,消费时更重视产品功能而不是品牌,消费的主流是住房及汽车,他们是目前房地产热潮的始作甬者。

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随着姚明和超级女声的走红,开始展露头角。这一代人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更富裕的生活环境,全部是独身子女,在大学扩招后上大学。他们身上现代潮流的铬印更深,没有先存款后消费的习惯,消费的范围从住房到普通日用品,是已经学会消费的一代,这代人的消费一般较重品牌。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从储蓄和消费倾向看,中国的存款率将面临向下的拐点,而消费率会不断上升。所以五年或十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消费类公司可能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从消费结构看,今后住房或汽车消费所占比重可能会下降,不同种类的消费品都会有较快的增长,比如今年男性护理用品的广告投入突然发力,其增长率远高于女性。从消费特征看,统一的大品牌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由于有更多的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所以科技类公司及服务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人力基础。

转载请注明:游艇网 » 洛克菲勒故事(超详细)